汽車信息網11月1日訊 今日,以“綠色征程,每一步都算數”為主題的第二屆寶馬集團中國可持續發展峰會在北京舉行,全面展示了近期的綠色發展成果。
作為德國首個加入“1.5度控溫目標”的汽車制造商,寶馬集團率先在業內提出360度循環減碳理念,計劃到2030年將單車全生命周期平均碳排放量較2019年降低至少40%,以及最遲到2050年完全實現氣候中和。
在供應鏈端,寶馬集團與合作伙伴共同尋找有效的減碳途徑,已經與全球供應商簽訂了超過400份協議,明確要求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綠色電力;在生產端,寶馬集團提出全新的BMW iFACTORY生產戰略,旨在從“精益、綠色、數字化”三個維度定義未來汽車制造,其中綠色就代表著可持續性、資源效率和循環經濟;在使用階段,寶馬集團加速推進電動化。2022年內,量產及試生產純電動車型達15款,覆蓋約90%的細分市場。而在循環經濟方面,寶馬集團提出“再利用材料優先”原則。目前,寶馬集團在制造車輛時使用的回收和再利用材料約占30%。這一比例逐步提高到50%。
“360度循環減碳”理念落地,推動產業綠色轉型
在中國,寶馬集團同樣圍繞“360度循環減碳”理念推進綠色轉型。生產方面,寶馬沈陽生產基地致力于以“最可持續”的方式生產汽車。2021年華晨寶馬單臺生產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了7.8%,降低至0.17噸/臺,較2016年降低了85%。而今年6月落成的華晨寶馬生產基地大規模升級項目(簡稱:里達工廠)則是BMW iFACTORY戰略的最佳范例。
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鶴軒博士表示:“加強生產實力與加速綠色轉型對今天的中國都十分重要。在沈陽,我們以最可持續的方式生產全球近1/3的BMW汽車。BMW iFACTORY理念的落地將幫助華晨寶馬沈陽工廠在靈活性、高效率、數字化和可持續方面樹立新的行業標桿,繼續支持中國汽車行業的產業升級和綠色轉型。在這一戰略的指導下,我們在可持續之路上確立了三項工作重點:能源轉型、資源管理、循環經濟。”
以能源轉型為例,2021年9月,華晨寶馬于中國首次綠色電力交易中一舉達成了27.8億千瓦時的綠電交易,綠色電力采購量居全國首位,可以保證未來4年沈陽生產基地的絕大部分綠電需求。目前,寶馬沈陽生產基地已擁有占地29萬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,到年底年發電量將達6萬兆瓦時,每年可減少近4.5萬噸排放,相當于種植約450萬棵樹。
資源管理方面,通過多種改進措施不斷減少水資源消耗,2021年,華晨寶馬實現單臺生產水資源消耗量僅為1.82立方米/臺。
循環經濟方面,今年5月,寶馬集團與華友循環簽署協議,共同打造動力電池材料閉環回收與梯次利用的創新合作模式,首次實現國產電動車動力電池原材料閉環回收。
推出“BMW領創綠星”計劃,打造綠色客戶體驗
十年前,全球首家BMW 5S店在北京開業,其中第五個“S”就代表可持續(Sustainability)。今年,寶馬在中國推出“BMW領創綠星”計劃,為寶馬經銷商減排降碳提供科學、全面且可執行的方案,從“綠色環境、綠色能源、綠色運營、綠色踐行”四個方面將日常業務變得更加綠色可持續。
“綠色環境”指通過采用高效設備、綠色家具建材、個性化設計等措施,為顧客營造綠色環保、安全舒適的全新體驗;“綠色能源”是實現經銷商碳減排的主要舉措,要求經銷商至少80%的日常用能為綠色能源電力;“綠色運營”結合經銷商業務實際,鼓勵經銷商在日常運營中挖掘減碳潛力;“綠色踐行”則圍繞“綠色倡議、企業社會責任、綠色傳播、可持續發展培訓和綠色生活方式”五個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,讓更多的員工和客戶參與其中。
預計到2022年底,BMW將向50家經銷商頒發“BMW領創綠星經銷商”認證,并計劃到2025年年底全網經銷商都完成“BMW領創綠星”認證。
在全產業推進循環理念,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
今年8月,寶馬集團宣布攜手河鋼集團打造綠色低碳汽車用鋼供應鏈,將從2023年起在量產中逐步使用河鋼的低碳汽車用鋼,并在2026年逐漸過渡到基于氫冶金技術生產的綠色汽車用鋼。目前,約40%的遼寧省供應商已經開始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。到2030年,寶馬計劃將此比例提高到100%。
在充滿挑戰的2022年,寶馬集團依然奮力推進產品電動化攻勢,在前3個季度實現純電動車型銷量同比增長65%。今年,寶馬集團在中國市場呈現了5款純電動車型,其中全新BMW i3就由里達工廠生產,而創新BMW i7堪稱“最強7系”,是寶馬成功發展和堅定電動化轉型的最新例證。此外,寶馬還積極參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。截至9月底,BMW聯網的公共充電樁已超過450,000根,覆蓋全國320多個城市。
自2023年起,寶馬將發布《寶馬集團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報告》,向公眾透明、全面地披露綠色發展的每一步進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