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車信息網5月22日訊5 月 22 日,一場以“e 啟聊聊 CTB”為主題的比亞迪 e 平臺 3.0 分享沙龍在北京順利舉辦。在沙龍現場,來自比亞迪的技術人員詳細講解了比亞迪e 平臺 3.0 的核心技術,尤其是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給車輛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。
2021年,比亞迪推出純電專屬平臺——e平臺3.0,它基于高階智能輔助駕駛、優化資源綜合利用效率、提升整車安全的開發邏輯,具有高拓展性,推動比亞迪的高新技術落地應用。其中首當其沖就是電池車身一體化CTB(Cell to Body)技術,讓動力電池進入3.0時代,應用這個技術的車型在安全性、操控性、舒適性上得到全面進化。
帶領動力電池進入3.0時代
在新能源車型發展的初期,電池技術也同樣處于1.0時代,由電芯組成模組,再由模組形成電池包,然后電池包外面還有一個大的殼體,簡單形容有點像小朋友玩的積木,通過拼接形成電池包。由于單個模組的存在,使得電池內部空間利用率低,電池體積大重量大,因此早期的純電動車以SUV車型為主。
在動力電池2.0的時代,電池系統去掉了模組,直接由Cell to PACK,這就是CTP技術。據了解,CTP技術較傳統電池包體積利用率提高了15%—20%,電池包零部件數量減少40%,生產效率提升了50%,電池包能量密度提升了10%—15%。目前不少純電動車已經應用CTP電池技術。
但像比亞迪的這樣具備電池技術研發能力的車企,有著更高的追求,就是蘋果電腦一樣,內部構造一體化集成,讓電腦更加輕薄,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與之相似。CTB技術將車身地板與電池上蓋板合二為一,即刀片電池與高強度車身一體化集成,讓刀片電池整體融入車輛底盤中,電池包不再是整車的“累贅”。由此,我們可以說電池技術進入3.0時代,核心原因在于車輛設計不再受制于電池,它真正成為車輛的一部分,這是對新能源車來說是革命性的改變。
CTB具備三大核心優勢
首先,比亞迪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,大幅降低了底盤的厚度和車輛重心,均勻排布的刀片電池可以實現性能車型最優的前后50:50的黃金軸荷,帶來了非常好的操控性能。同時,車內的頭部空間也會更大,畢竟電池占據高度大幅降低。
其次,由于電池以橫向排列于底盤中,相當于給整車增加了一排縱梁,大幅提升了車身剛性,車身扭轉剛度可以輕松超過40000N·m/°,可以滿足“超五星”的安全標準,正碰結構安全提升50%,側碰結構安全提升45%。
對于汽車設計師來說,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帶來改變就是在設計時,不需要單獨考慮電池包問題,而是將其作為車身的一部分進行設計,可以更多地為空間、操控等進行考慮。
當然任何一個新技術不可能只有優勢沒有劣勢,就需要車企去評估是否值得去做。據技術人員介紹,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的車型,當電池電芯出現問題時,4S店是無法進行維修的,需要返廠進行檢測維修,對于用戶這個維修周期應該會長一些,但目前來看電池電芯出現問題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。
讓海豹擁有眾多殺手锏
目前比亞迪應用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的車型為海豹,后續也有望被應用到更多的新車型中。而在5月10日,海豹還推出了冠軍版車型,共推出5款配置,售價18.98萬-27.98萬元。
相比2022款車型優惠達2.3萬元。相比于更具競爭力的價格,技術優勢才是海豹的殺手锏。海豹誕生于比亞迪e平臺3.0,通過加持iTAC智能扭矩控制、四驅和前雙叉臂+后五連桿懸架系統,零百公里加速僅需3.8秒,是一臺名副其實的高性能轎車。
可以看到,搭載此項技術的海豹,不僅擁有電動車必備的良好加速性能,在車輛操控性方面也上了一個臺階。海豹麋鹿測試通過車速為83.5km/h,這個成績是超過邁凱倫675LT、奧迪R8等超級跑車的,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讓電動車擁有了更全面的競爭優勢。
可以說,打破車輛設計束縛、大幅提升車輛操控和整車安全性,是比亞迪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的三大優勢。而這項新技術能夠落地源于刀片電池和e平臺3.0,也是比亞迪能夠在電池領域取得突破的核心所在!